大众卫生报·新湖南客户端8月11日讯(通讯员 何晓晓 王思缘)在衡阳市祁东县第三人民医院(归阳镇卫生院),门诊科主任、主治医师刘少华已经默默耕耘在临床一线30个春秋了。30年来,他恪尽职守,夜以继日地坚守在临床一线,将“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、甘于奉献、大爱无疆”的职业精神、从业责任升华为一个医者的核心部分,融入医者仁心的使命担当之中。
出生于医学世家的刘少华,深受父亲“性命相托、生命所系,我必全力以赴”的教诲影响。他深知,医者冰心,悬壶济世,只有不断传承中华医学瑰宝,锤炼过硬的专业技术,才能永葆一颗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赤诚之心。这份初心,如明灯般照亮他的从医之路,不仅回荡在他的精神世界,更化作了诊室墙上那一面面鲜红的锦旗,映照在乡亲们充满信赖与感激的笑容里。
展开剩余65%对刘医生而言,披星戴月、放弃节假日休息早已是常态。他坚守的唯一信念,就是在患者最需要的危急时刻,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,缓解病痛。今年端午节傍晚,忙碌了一整天的刘医生正准备下班与家人团聚,诊室外突然传来急促的呼救声。他闻声冲出,发现一位大娘正艰难地搀扶着意识模糊、瘫倒在地的老伴。刘医生迅速判断情况危急,立即呼叫值班同事,合力将大爷送入抢救室。经过几十分钟的紧张抢救,患者终于转危为安,生命体征恢复平稳。事后得知,这位大爷患有糖尿病,因血糖控制不佳突发严重低血糖昏迷,幸得及时救治。康复后,大爷亲手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送到刘医生手中。接过这封薄薄的信笺,刘医生感受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,以及肩上那份救死扶伤的千钧重担。
行医多年,接诊患者无数,但一位名叫赵守菊的八旬老人让刘医生记忆犹新。老人双目失明,是村里的困难户,无儿无女,生活依靠政府和邻里接济。今年6月下旬一天,因突发严重头晕呕吐被邻居紧急送医。刘医生接诊后,了解到老人的困境,立即优先安排其住院。经检查确诊为眩晕症,对症治疗后,症状很快缓解。临近饭点,刘医生关切询问老人用餐情况,老人神情闪躲、言语支吾。刘医生立刻明白,老人可能无人送饭,怕其挨饿。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尚未动用的餐食,送到老人手中。起初老人推辞,在刘医生的坚持下才感激地接受。此后几天,刘医生上班都会特意多带一份饭菜送到老人床边。出院时,赵守菊老人紧握刘医生的手,热泪盈眶地说:“刘医生,你是人民的好医生!”这句朴素的赞誉,道出了患者最真挚的心声。
如今,刘医生那间不大的诊室里,挂满了患者表达谢意的锦旗。然而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:医学之路容不得丝毫马虎,必须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。他谦逊地表示,自己并非华佗再世,亦无扁鹊回春神技,唯有将对医学的赤子之心,化作守护百姓健康的良方。这份初心与坚持,正是他扎根基层沃土、践行医者仁心的不竭动力,支撑着他不断精进医术,努力成为一名守护人民健康的中国好医生。在刘少华医生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个扎根基层根30年的医者最动人的坚守与最纯粹的奉献的品格。
来源:大众卫生报·客户端
发布于:湖南省厦门股票配资一览表.炒股配资平台技巧.a股杠杆交易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